近日,有关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新闻屡见不鲜,墨汁粉条事件还没过去,现在又出现了染色海带和涂口红的鱼。这些关乎食品安全的事件,拨动着消费者敏感的神经。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增稠剂、香料等。北京市朝阳区东郊市场是北京第三大食品批发市场,有约40家商行或摊位专门销售调料和食品添加剂。虽然各店主都声称自己出售的是正规产品,上面有QS标志,但调查人员在“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网”、“中国QS查询网”上均无法查到这些产品。而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无正规QS标志的食品添加剂不得备案使用。此外,这些添加剂包装极其粗糙,所含成分及计量也含糊不清。家表示,除了添加剂本身的成分问题,添加剂的多用、滥用才是最为严重的问题。添加剂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在原有食品的基础上增加一点香味,如果使用符合国家规定,本无可厚非,比如牛肉汤里再放点牛肉香精,起到调味的作用。但有些餐馆却把添加剂当成了造假的工具,没有任何货真价实的原料,只靠香精调出牛肉味、鸡肉味来,完全是在欺骗消费者。

国家烹调专业技师、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专业烹饪技师张亮透露,商家没空天天用那么多食材煮汤底,熬各种汤底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大街上闻到的各种扑鼻的菜香味,很多都是使用飘香剂调配而成。北京烹饪协会会长石万荣表示,餐馆里的红烧肉、丸子、肉制品、浓汤这几类菜都属于添加剂“大户”。据调查,目前市场上以下5类添加剂销量:火锅飘香剂、色素、烧烤类香精、肉类“改良剂”、汤类香精。
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怎样才能吃得更放心呢?专家支了几招:
多点原色原味的菜。专家建议,在饭馆吃饭,先翻翻菜单或者扫视左邻右舍的桌面,颜色太漂亮或者颜色不正常的菜,十有八九有染色剂。火锅不能闻着太香。火锅熬制的香味都是自然散发的,应该是越煮越香,一端上来就香气四溢的火锅,绝大部分是加了增香剂。口感太好有问题。口感太软的肉很可能加了嫩肉粉。异常气味要当心。如果添加剂超标到一定程度,菜就会有“怪味”,比如辣椒精放多了辣嗓子,肉香王放多了气味会刺鼻。饮食避免太单一。吃饭经常变换花样,可少摄入部分食品添加剂。
http://www.dgzhenghang.net